博鱼APP奋力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民生保障是“沉甸甸的重头戏”。作为“养老大区”,杨浦将养老工作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
及时化解处理矛盾和问题,是养老机构负责人必须具备且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力博鱼APP。高校给予“顶配”资源,“养老人”成为“同班同学”一起“充电”;不到半小时,外卖小哥就将鲜花送到了她的手中。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老人“家门口”,手机课堂“包教包会”;“老社区”的实事项目清单中,老幼服务类位列第一。除了推动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加装电梯等工作,街道努力打造的“15分钟托育服务圈”,也让在家带娃的老人有了“喘息”的机会……
黄敏是福象新江湾城老年福利院院长。在养老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她常常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挑战,譬如人力资源的分配、资源投入的决策、老人健康的管控、家属投诉的沟通等。及时化解处理矛盾和问题,是养老机构负责人必须具备且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力。
3月25日,黄敏来到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复旦·杨浦——幸福养老”养老机构院长高级研修班在这里开班,与黄敏成为“同班同学”的,还有杨浦辖区内几十个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
本次研修班培训课程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与杨浦区民政局共同举办,共计5天,包括“中国式养老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关于上海养老服务的实践思考”“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等主题课程,形式包括集中授课、沙龙座谈博鱼APP、养老机构参观与现场教学等。
记者了解到,区民政局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已经签署了《杨浦·复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次研修班得到了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在师资上,复旦大学给予了“顶配”资源,比如参与授课的教授吴玉韶、朱勤、李强,都是养老研究领域的知名“大咖”,其中,为研修班开讲第一课的吴玉韶主持、参与了我国老龄工作重要法律、规划、政策的制定。在场地上,复旦大学敞开大门,欢迎研修班入校开班。
奋力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民生保障是“重头戏”。作为“养老大区”,杨浦将养老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今年3月,杨浦发布“两清单一指南”(杨浦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幸福养老”服务清单及养老服务指南),“暖‘杨’惠老”项目同时启动。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设,让杨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实现幸福“升级”博鱼APP,其中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重要抓手。
“这次的研修班,全面按照‘培养全局视野、扎根杨浦实践’的定位,体现了精品化、精细化特征。”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立足于职业远景,安排了十余节主题课程,帮助学员了解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前沿探索及趋势方向,更好地开展职业规划;另一方面,立足于职业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对接养老机构实务所需,聚焦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管理效能、法律风险等方面,精心设计了相应课程,帮助学员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然后,学员们将所学所思运用于工作实际,让老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院长必须有担当、敢作为。我们每天心心念念的只有如何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为了做好这一点,学习永无止境。”黄敏说。
大学打开校门,欢迎各养老机构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入校“充电”,而社区的老人们又享受到了高校学生“送课上门”的贴心服务。
居民于女士对于如何使用外卖平台订购鲜花十分感兴趣。近日,新江湾城街道尚景园睦邻中心联合尚景园居委会、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志愿者队伍,共同举办“化碍为爱”助老公益活动,“手把手”带领老年人在智能时代“乘风破浪”,跨越数字鸿沟。
课间,于女士主动拉着学生志愿者“开小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现场用手机购买了一束鲜花。不到半小时,外卖小哥就将鲜花送到了于女士的手中。“这个活动真是太好了!以前我总觉得这些东西太复杂,不敢尝试,现在我知道了怎么用,以后就可以自己买东西了,谢谢你们!”于女士说。
除了使用手机软件在线购买生活日常物品,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还耐心为老年人讲解了如何通过“随申办”便捷办事。考虑到有一部分老人出行不便,课后,学生志愿者们还贴心地登门拜访,主动了解他们对于智能手机的困扰。
“包教包会是这个手机培训课堂最大的特点。”尚景园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于晓林介绍,手机课堂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计划开设10节课,后续将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进度,开设在线打车、在线挂号等课程,让老年群体在生活各方面都能享受到数字化所带来的便利。“此外,我们还会给每位‘学员’发一张服务卡,为在家中遇到手机、家电等电子产品使用问题的居民提供上门辅导。”
活动当天,小区还提供理发、磨刀、自行车修理等便民服务,受到居民的欢迎博鱼APP。居民胡女士表示,此次活动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社区的温暖和关怀,以后也会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博鱼APP。
据了解,下一步,尚景园睦邻中心将继续发挥好社区治理平台作用,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助力自治项目的开展,为社区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近日,在四平路街道社代会上,街道2024年实事项目清单出炉,包括老幼服务、环境品质、更新改造、便民服务、民生保障、文化服务和平安建设7个大类,21个项目。
建设3座“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完成既有多层加装电梯20台、签约20台;安装智能水表190户……记者注意到,这张实事项目清单中,老幼服务类位列第一。
四平路街道是一个典型的“老社区”,“老”在房屋陈旧,也“老”在辖区老年人口占比高。居家环境如何“适老”?“悬空老人”能否住上“电梯房”?社区环境是否做到出行“无碍”……这些“民生考题”年年考,社区年年“交卷”:2023年,街道完成适老化改造23户,为452位老人安装一键通服务,成为全市第二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街道,该研究课题还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大赛“为老服务”组唯一金奖。
而且,街道努力打造的“15分钟托育服务圈”,也让在家带娃的老人有了“喘息”的机会。
去年10月,四平路街道开出全区第一家社区“宝宝屋”,成为托额数量最大的一家,开放亲子阅读、游戏、运动等活动项目的同时,还可满足社区家庭的托育需求,让家长把孩子临时“寄存”给专业人士。
“有一个月亮在水里面。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月亮掉到井里了!”脱下鞋子、“放飞双脚”,“宝宝屋”内,十几个萌娃坐在家长的怀抱里,跟着老师读绘本《猴子捞月》。
每天,居民李女士都会带着小外孙过来“开心开心”。“孩子非常专注听老师上课,挺不错的,我们宝宝特别投入。在家有时就没这么好,毕竟在家,氛围不一样。”
除了可以“放飞双脚”的脱鞋运动区,“宝宝屋”还设有结构区、游戏区、阅读区等。落地窗前,有一片缩小版的家具,包括及膝高的桌椅、小小婴儿床、微型菜市场等,方便孩子们“扮家家”,学着感受家庭生活是怎么回事。
开设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寒托班;青少年心理健康调适活动600人次;困难老人免费体检1000名、认知障碍筛查2000户……今年,四平路街道致力于为居民群众送上更贴心的老幼服务。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