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官网今年5月21日是第33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我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权益,让其拥有平等公平的机会,充分参与正常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彰显。
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此,各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党员干部当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主线,立足残疾人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开拓残疾人工作新局面,奋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让党的关爱照亮每一位残疾人心灵。
一心赤诚,为爱撑伞,以高质量教育赋能残疾学生发展。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也是创造多彩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和尊严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残疾人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残疾人职业教育得到更多重视和支持,2018年以来,已有8.84万名残疾考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残疾人教育已从过去补空白、解决没学上的问题,快速发展到现在特殊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残疾人孩子也要上好学的阶段。事实上,正是残疾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对教育教学环境也有相应的独特需求。为此,着力保障服务残疾人,许残疾人美好未来,应当持续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安全、平等、适宜、全纳的环境,使其成为主动、高效的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情绪,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及自我决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更需用心用情托起残疾人创业就业梦想。网络直播带货、无人机航拍、电脑海报设计等新业态就业方式,为残疾人追逐梦想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残疾人就业人数已达到905.5万人,而2022年度,中国新增残疾人就业59.2万人,2023年第一季度新增残疾人就业9.8万人。无疑,数据的背后正是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生动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更高质量实现残疾人精准化就业帮扶,就需要用心为残疾人就业创业解忧,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供更多岗位推荐、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服务,诸如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援助、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的矛盾,对用工岗位进行仔细梳理、精准匹配,努力做到“就业有支持”,托起残疾人群稳稳的幸福。
聚焦民生实事,“托起”残疾人幸福生活。凝聚残疾人事业发展强大合力,要坚持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作为残疾人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始终着眼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基本需求优先保障、特殊需要重点保障,才能兜牢残疾人基本民生底线。要依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智慧托养平台,根据残疾人需求,整合社区、机构、家庭等多种服务资源,以电话、线上APP“呼叫”服务、线下上门服务为基本形式,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关心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托养服务、社会保障、科技助残、文化体育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通过落实民生实事政策和暖民心行动,着力解决好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残疾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爱心没有起点,关爱没有终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残疾人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实现人生价值,共享“幸福中国”发展成果。(文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