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公司几个投资人各占博鱼APP多少股份合适?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27
 博鱼APP问答社区的一个Joel Spolsky的回帖。Joel Spolsky是曾是MS Excel产品的核心开发,目前是纽约软件公司Fog Creek的老板。他的博客Joel On Software是在业界流行了10多年的老博客,记录了Joel十几年行业经验,覆盖软件企业运作的点点滴滴,视为行业知识经典。  我有一个新的社会网络应用的构想。我并不期望这个应用可以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想还是有些

  博鱼APP问答社区的一个Joel Spolsky的回帖。Joel Spolsky是曾是MS Excel产品的核心开发,目前是纽约软件公司Fog Creek的老板。他的博客Joel On Software是在业界流行了10多年的老博客,记录了Joel十几年行业经验,覆盖软件企业运作的点点滴滴,视为行业知识经典。

  我有一个新的社会网络应用的构想。我并不期望这个应用可以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想还是有些潜力的。我找过一些好友和同事交流过这个想法,他们都十分喜欢这个构想。还有些朋友甚至提出想作为合作伙伴加入一起进行开发,把想法变为一个可用的软件。

  我无法用自己的钱给他们支付工资(他们也不期望那样),而且大家都打算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平时晚上或周末的业余项目。因为我认为这个想法有潜力可以 变为成功的企业,我想从目前这个阶段开始,就解决企业所有权/薪酬的问题,免得将来因为没界定清楚导致真正的问题。我倾向于把公司所有权在我们三个创始人 当中平分,而且基于这个分配规则来确定将来盈利后如何分配。这个选择对吗?如果对,怎么才算公平的股权分配?这是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而且已花了不少时间做规 划(而且我很确定我将自己负担所有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所以我感觉我应该理所当然持有更大的股权。这个要求是否合理?

  我还同时企图想办法按付出的努力来激励我的合伙人。我不担心有人加入后什么都不干,但我的确认为我们当中有一个或多个人也许将十分努力付出,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如果情况是这样,我想这类合伙人应该获得更多的股份。在规划股权架构方面,您有何建议?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普遍了,我打算对这个为题给出这个世界上最详细的回答。我希望,将来如果这个坛子上有人问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只需要引用我的回答。

  最重要的(股权分配)原则: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拥有大的股份更有价值。在一个创业公司,几乎所有 可能会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而且会出错的问题当中最大最大的问题是创始人之间巨大的、令人气愤的、吵到面红耳赤的关于“谁更努力工作”的争论,谁拥有更多 股份,谁提出的想法等等。这也是我总会与一个朋友50-50平分一个新公司的股权,而不是坚持自己拥有60%的股权,因为“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为“我 比你更有经验”博鱼APP,或者任何其它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把股权拆分为60-40,公司将在我们(创始人)不断争吵当中走向失败!如果你只是说,“去他妈 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正确的股权分配比例,我们还是像哥们儿那样50-50平分”,你们将继续是朋友而且公司将生存下去。

  所以博鱼APP,我郑重向大家推出:Joel的适用于任何创业公司创始人完全公平划分股权的秘笈!

  为简单起见,我将假设你们不打算拿风险投资,而且你们将不会有外来的投资人。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风险投资,但目前我们暂时假设没有投资人。同样 为简单起见,我们临时假设所有创始人都辞掉了他们的全职工作,而且同时开始全职为新公司工作。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后来加入的创始人。

  来啦,原则是这样的:随着你们公司的成长,你们将一层一层/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员工。公司的首批员工就是第一个创始人(或者第一批创始人)。也许有1 个,2个,3个或者更多,但你们都同时开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们要冒一样的风险……例如辞掉你们的工作加入一个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公司。

  第二批进来的人就是首个(批)真正的员工。当你聘任这批人时,你已从某个来源获得现金(投资人或者客户,这个无所谓)。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风险因为他们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拿了工资,而且,老实说,他们不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是加入公司打工的。

  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约1年将进来一“批”员工。当你的公司规模大到可以卖给谷歌或上市或是其它,你公司员工也许已经有了6批:创始人1批,员 工大约5批。每一批员工人数都比上一批更多。也许有2个创始人,第二批当中有5名最早的员工,第三批有25名员工,而第四批有200名员工。越迟加入公司的员工需要冒的风险越低。

  好啦,你将这样利用上述信息:创始人应该最终拿整个公司大约50%的股份。首层下面的5层员工的每一层最终都分别分到大约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层的员工都将平分这10%的股份。

  2个创始人启动公司。他们每人拿250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5000股算,所以每个创始人拿一半。

  第一年,他们聘用了4名员工。这4名员工每人拿25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6000股算。

  第二年,他们又聘用了一批20名员工。这些员工每人拿50份股份。他们获得更少股份因为他们要承受的风险更少。因为公司给每一批员工派发的股份是1000股,所以他们每人拿到50股。

  直到公司员工有了6批,你已给出10000股。每个创始人最终持有公司25%的股份。每个员工“层级”持有10%的股份。所有员工当中,最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与迟来的相比要承担的风险最大,在所有员工中持有最多股份。

  靠谱吗?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个公式来规划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设立不同的资历“层”,最高的层级中的员工承受最大的风险,最低层层级的员工承担最少的风险,而每个“层”的员工平分公司分配给这个层级的股份,这个规则神奇地让越早加入到员工获得越多的股份。

  使用“层级”的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是“资历”。你的顶部层级是公司创始人,再下一层,你需要预留一整层给将来招聘牛逼哄哄并坚持需要10%股份的 CEO;再下一层是给那些早期进来的员工以及顶级经理人的,等等。无论你如何组织你的层级,它们应该是设计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产生纷争。现在,你 搞定了一个公平的份股系统,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你必须执行“股份绑定”(vesting)。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好的股份绑定计划一般是头一年给25%,然后接下来每个月落实2%。否则,你的合作创始人将加入公司3个星期后跑掉,然后7年后又出现,并声称他拥有公司的25%的股份。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没有执行“股份绑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后果可以十分严重。你看到有些公司的3个创始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了5年,然后你发现有些混蛋加入后2个星期就离开,这混蛋还以为他仍然拥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为他工作过的那2个星期。

  好了,让我们清理一下整个设计蓝图中没搞定的小问题。如果你的公司融资了,股份如何分割?投资可以来自任何方向,一个天使投资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简单:新的投资将“稀释”所有人的股份。

  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有2个创始人,我们给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们每人拥有公司的50%股份,然后我们找了个风投,风投提出给我们 100万换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 = 2500股。所以,你发行2500股给了风投。风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各持1/3博鱼APP。就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员工都需要拿工 资,怎么办?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创始人有不少个人积蓄,她决定公司启动后的某个阶段可以不拿工资。而有些创始人则需要现金,所以拿了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 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这样做将导致 未来的纷争。千万不要用分配股权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你只需要针对每位创始人拿的工资做好记帐:不拿工资创始人就给 她记着工资“欠条”。当公司有了足够现金,就根据这个工资欠条补发工资给她。接下来的几年中,当公司现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当完成第一轮风险投资后,你可以给每一位创始人补发工资,以确保每一位创始人都可从公司得到完全一样的工资收入。

  创业构想是我提出的,难道我不应该多拿股份吗?不拿。构想基本上是不值钱的。仅仅因为提出创业构想就获得更多股 权,因此导致纷争是不值得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创业构想,但你们都同时辞工并同时开始创业,你们应该拿同等的股份。为公司工作才是创造价值的原因,而你洗澡的时候突发奇想的“创业点子”根本不值什么钱。

  如果创始人之一不是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该怎么办?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创始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 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 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如果有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专利、域名等),怎么处理?很好啊。按这些东西的价值支付现金或开个“欠条”咯,别给股份。你准确算一下他给公司带来的那台电脑的价值,或者他们自带的某个聪明的字处理专利的价格,给他们写下欠条,公司有钱后再偿还即可。在创业初期就用股权来购买某些公司需要的东西将导致不平等,纷争和不公平。

  投资人、创始人和雇员分别应该拥有多少股份?这都要看市场情况来确定。现实地看,如果投资人最终获得超过50% 的公司股权,创始人将感觉自己不重要而且会丧失动力,所以好的投资人也不会这样干(拿超过50%的股权)。如果公司能依赖自我积累来发展而不依靠外来投 资,创始人和员工一起将拥有公司100%的股权。有趣的是,这样的安排将给未来投资人带来足够的压力,以平衡投资人与创始人/员工。一条老经验是:公司上 市时(当你雇佣了足够的员工而且筹集了足够的投资后),投资人将拥有50%股份,创始人+员工将拥有50%股份,但是就2011年热门的网络公司而言,他们的投资人最终拥有的股份都比50%少得多。

  虽然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是你得尽可能让它简单化,透明化,直接了当,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

  硅谷宝典四十二章经,专为创始人定制的法律百科全书。我是美国律师刘晓笑。创始人往往会看到律师一开始给自己的公司设置的初始股份是10,000,000,由此而来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初创公司要这么多股份?100股难道不够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10,000,000股都可以,那么为什么不是1,000,000,000股?

  解答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点,股份不能有小数或者分数,而且我们知道股份也不可能是负数,所以其实也就是说股份必须是自然数。那么由此可见虽然100股能够满足创始人的三七开、二八开,也就是30股/70股,还有20股/80股,但是稍微来上这么一两轮融资就不行了,比如一个投资人的股份是19.8%,另外一个是20.2%,因为股份必须是自然数,四舍五入一下,都是20股,没有区别了。另外到了员工期权的时候更是不行,因为员工期权通常都是占比百分之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那么对于所有0.1%、0.2%、0.3%、0.4%的股份,都四舍五入变成了0,更别说是那些0.01%、0.02%、0.03%、0.04%的股份了,都给刷成0了。

  另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股分价格对于购买者心理产生的影响。试想同样的是$10,000,如果你告诉购买者这是1股,每股值$10,000,还是说这是10,000股,每股$1?前者让人觉得是花了多钱买了很少的东西,而后者让人觉得是买到了很便宜的东西博鱼APP。所以从这个角度上也可以看出对于需要将来公开上市发行的公司股份,股份数字多一些,股份价格便宜一些会更好卖。比如举个例子吧,以下是全世界最贵的10支股票,大家可以看到第2-10名都是几千块一股(其中不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墨西哥快餐Chipotle),而位列榜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一股要50多万美元,这都可以在美国中部地区买一套房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其实就是巴菲特的公司。从1980年的时候,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差不多是300美元一股,后来经过了四五十年,通货膨胀、股市上涨还有公司本身发展蒸蒸日上,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越来越贵,但是巴菲特却从来没有给它裂股过。其实像是市值比伯克希尔哈撒韦更高的几个科技巨头,苹果、谷歌、亚马逊之类的其实如果不裂股的话,股票价格也都是会高到普通人买不起的地步,但是他们都选择了裂股,让股票价格看起来不是那么离谱,也让广大股民更容易投资他们的公司。那么大家应该会发现,无论是一股50万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是表格中一股几千美元的那些公司博鱼APP,是不是都让我们普通大众望而却步?有一股几十块钱、一两百的公司股票可以买,我想大不分人都不想买一股几千甚至几十万的股票吧。那么这些单价非常高的公司为什么就不裂股呢?巴菲特就说,他希望买他公司股票的人都是经过慎重思考的打算长期持有的,而不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买进卖出炒短线。而对于新上市的股票来说,他们都希望交易更加活跃,让每股价格看起来低一些,降低购买门槛,那么自然就会有更多人愿意买。

  很多人讲初创公司股份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很少有人讲为什么初创公司的股票不能再更多一些,来个一百亿股甚至一千亿股也无妨,不就是多几个零么?但是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呢?为什么就要一千万股呢?原因在你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摩根、高盛这些投行都希望你的公司能够在$1b(十亿美金)估值的情况下,每股保持差不多$10美元,大家算了一下不对啊,$1b(十亿美金)每股$10美元的话,那么应该是一亿股,而不是一千万股?那是因为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股份是一千万,但是接下来随着每一轮的融资增发还有员工期权池股份会越来越多,大家可以看到大部分在美国纽交所或者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基本都是融资个十次八次的才能上市,初始的股份也都早就稀释得一塌糊涂了。这里我也把所有2022年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列了出来,大家会发现的确大部分公司在上市当天的开盘价格基本都是$10美元一股的。

  同样的,为什么是$1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或者$1美元? 不能是$100美元的原因其实还是上面的股票价格心理学,当每股价格太贵的时候,就会让人望而却步,现在最火的科技巨头公司股票一股也就一百多美元,新股发行显然不希望把价格定得太高。

  但是这个时候就有人问,既然是越便宜越能鼓励大家购买,为什么不能是$1美元呢?这其实是因为美国证券交易所的$1美元退市规则,如果某公司收盘价持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美国证券交易所就会要求该公司退市。所以公司在刚上市的时候起码不希望自己的公司股票就在退市的生死线上挣扎吧。

  硅谷宝典四十二章经,专为创始人定制的法律百科全书。我是美国律师刘晓笑,我们下期再见。

  2. 太多天使投资人,会让股权结构显得复杂,会让后续投资者望而生畏——不知道隐藏着什么风险。

  另外,我建议创业者如果认为自己的项目靠谱,不要找所谓的 3F,3F 是美国的游戏规则,在中国,3F=业外小资本,这意味着他们承担风险、相信愿景的能力比较差。

  2. 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投资人,即他比其他投资人明显大一些,且相信这个项目,愿意持续帮忙。

  这里有个很大的认知差异在于, 很多时候对于投资人来说,不是说 人多人少, 股份多股份少,来决定帮不帮忙,管不管事情, 而是取决于两个点:

  1 合算不合算, 任何一个帮忙都是要消耗时间和精力,甚至要贴钱或者消耗资源, 所以肯定要衡量一下

  2 如果一定是资源型的投资方进来, 那别指望只通过股份达成, 股份只是一个入场券, 每次帮忙该给钱的给钱, 出人的出人,出力的出力, 按市场行情来

  3 如果只是很浅层次的帮忙或者咨询, 只要你和公司有前途,有机会,相信我,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大家都愿意帮忙的, 和股份多少并无多大关系。 在字节跳动占1%,任何人也随叫随到吧

  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公司创始人之间的股权分配结构,我曾经简单梳理过,见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