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内审工作是一个怎样博鱼APP的职位?发展前景如何?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16
 博鱼APP我在某财富500强的央企做内审,首先要强调的是内审绝对不想很多人想象的轻松,虽然熬到半夜的机会不多,但是出差的频率比我以前在四大还高;出差期间,通常要现场出报告,压力是非常大的;试想,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一家公司从业务模式梳理、业务风险分析、业务循环的主要控制点测试到最后的帐务处理全部摸清博鱼APP,注定了每天从早到晚要在访谈、查阅合同、翻看审批文件、会计凭证等资料中度过,有时半天都

  博鱼APP我在某财富500强的央企做内审,首先要强调的是内审绝对不想很多人想象的轻松,虽然熬到半夜的机会不多,但是出差的频率比我以前在四大还高;出差期间,通常要现场出报告,压力是非常大的;试想,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一家公司从业务模式梳理、业务风险分析、业务循环的主要控制点测试到最后的帐务处理全部摸清博鱼APP,注定了每天从早到晚要在访谈、查阅合同、翻看审批文件、会计凭证等资料中度过,有时半天都顾不上喝口水,晚上回到酒店还要整理文字材料,准备审计报告,周末加班也是在所难免的;以至于每个项目做完,不回家睡两天就觉得缓不过来。所以,我想提醒立志于做内审工作的朋友,并不是每家公司的内审都是闲职,进来之前,你务必要了解清楚;特别是对于女生来说,有些集团式管理的公司业务分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频繁出差是不可避免的,请考虑好再做决定吧。

  内审难做在于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提出建议,有些时候这看起来像是外行指导内行,但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下属公司所处的行业、经营的商品、管控模式都有差异,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而且要让作为业内专家的管理层接受是内审人员面对的永恒挑战;当然,这也是内审锻炼人的地方,只有在项目中慢慢积累,做内审就是一个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以我的感觉来说,从外审转行过来没有三两年的沉淀是做不好内审的,面上的东西照猫画虎可以很快学会,但涉及实质性的、深入一些的问题却很难分析出来,写出的报告就显得肤浅,让人一看就外行;所以,外审转行过来的朋友切不可掉以轻心。

  内审工作往好了说可以让人快速积累经验,获得全方位提高,你有机会了解到从业务模式设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水平优化到各种财务及税务方面的技巧,但是弊端同样明显,哪里都好像了解一些,但又都不深入,真轮到自己操作,往往发现遗漏了一些细节,很难上手,其实就是基础打得不扎实。另外,谈到个人发展,从我接触的圈子看,内审部是比不上财务部的,今后晋升机会比财务少很多,毕竟国内很多公司的领导对内审的认识和定位很有局限性,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能诞生一家GE这样的公司。建议在财务和内审之间纠结的朋友,优先考虑一下财务工作吧博鱼APP,那里的舞台要广阔的多。

  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才会设内审部门,因为集团公司管理层级多,内控风险点就多,为了加强管控,就要有独立性相对较强的部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当然这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交给财务部门去做,但财务部也要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独立性有点问题(自己查自己总会有点尴尬),所以比较正规的大公司会把内审部独立出来。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又要对经营管理发表审计意见,工作难度是很大的。

  社会上对内审工作的评价有两极分化的倾向,有的认为内审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上级领导有要求,就设一个,工作走走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有的认为内审挑战性强,工作难度大,能做好的都是精英。其实两种观点都对,我国证监会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设立内审部,形式要做足,所以大家都设了内审部,人员主要从财务部找(当然不是精兵强将),工作也都是离任审计之类的规定动作,要说这类情况还是满多的,只是大家都不承认。

  从理论上讲,内审部要尽可能的独立,直属董事会管理最好,但董事会不是个常设机构,日常工作还要是找经营班子、管理层,这就尴尬了!理论上内审部就是查这些人的!这也是很多时候内审工作流于形式,不好开展的主要原因。

  但这不等于内审是不必要的,相反博鱼APP,我认为内审工作非常重要。内审部不受重视最主要原因是很多大集团的财务部把内审工作顺便做掉了,才让内审显得可有可无。比如内控风险测评、对下属单位的专项检查等就是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部的日常工作,因为财务对经营工作很了解,做这些事得心应手,换个部门,可能都不知从那开始。

  离任审计又叫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在法人代表任期结束时开展,任期长的也有任中审计。这类审计有对责任人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的意思。按理说是很重要,但现在搞离任审计的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责任人进行审计时下一个职务已经确定,要么退休,要么调任,审计与否对其影响不大,所以离任审计的重要性也就大打折扣。

  我现在的日常工作就有这一项,发现那家下属公司在某个方面管理有问题,发个问询函,随时进点检查。查工资发放、查库存管理、查客户授信,无事不可查。这也是内审工作财务干的主要原因,管理是动态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要论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及时性,没人能和财务比。

  这项工作也很重要,前面说的都是事后审计,有了问题再解决总是晚了点,只有内控测评是防范与未然。上市公司的内控测评也是规定动作,可以在年报审计时委托事务所做,日常要对内控制度维护修订,发现风险点要及时排查。

  这是最麻烦也是最得罪人的工作,因为舞弊往往涉及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反到不好参与,就会交给内审部。但内审部权力实际有限,能发挥多少作用往往取决于领导的决心。近几年反腐抓的紧,国企这项工作都交给纪委了,纪委权力大,更容易发挥,所以现在国企纪委与内审部有合流的趋势。

  总之内审工作不好干,为了保持独立性,内审人员不能参与平时经营,就是没有实职,但内审的工作性质又要求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表实质性意见,这是相互矛盾的。长此以往,很多内审工作就变得越来越流于形式。

  在我看来内审工作与财务工作是相通的(虽然两者工作性质完全不同),能胜任财务工作就能做内审,不需要专门学习内审专业(实际上大学的内审专业也要学会计)。但能干和干得好是两回事。

  管理很多时候都是在玩平衡,没有绝对的对错,按制度执行是没错,绝对按制度执行就错了。

  实际工作中,一位优秀的内审人一定也是一位玩平衡的高手,他要有看穿全局的眼光,平时能坚持原则,关键时又能掌握灵活性。说白了,要有背黑锅的觉悟,又不能让人当枪使用。

  所以适合做内审的人一定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工作经验要很丰富,对企业经营管理要有一定基础。我不建议刚毕业的年青人一上来就做内审,总要在财务或其他部门锻炼几年,各方面有了基础,再去内审才好开展工作。

  很多从事务所出来年青人想从事内审工作,自认为内审外审都是审,信心百倍。实际上内外审区别很大,外审本质上提供的是一种中介服务,内审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性质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有家国有企业的财务经理出了问题,被人举报挪用公款,金额有几十万。问责时,年报审计的主审所就辩称自己没问题,因为几十万在报表中达不到重要性水平,外审只能报表的公允可靠性发表意见,管不了这么多细节。但在内审,这就是管理上的重大缺陷。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原创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我会尽量回复来自公众号的问题。

  我同事基本上来源于两大分支:其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做个2-3年,跳槽做内审;其二是财务会计出生,无奈于会计报表的神经质和枯燥,转而做内审。也有个别同事是学习审计专业直接入行,或者是学习工程,进入审计行业专做工程审计等等。看自己的选择,我还有朋友是学建筑设计还想转行做律师呢,大时代的好就是允许你做任何事情,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我等小民的选择成本。

  注意力集中——内审需要在出差的短短一两周内完成了解、梳理、发现问题、提出方案、撰写报告一系列动作,需要精神力在短期内的高度集中。

  基本上分三块。1、集团内部工厂流程合规性的风险检测,附件后期整改情况的跟踪;2、专项审计,大规模的集团采销通常是合并发力,一成百成,一损百损,需要针对某类物料、某个物料进行排查;3、舞弊审计,大老板会把集团的举报事项转给内审做具体调查,这一档是最高级的,也是最得罪人的。

  我的这些回答比较浅显,或许对帮助心存疑虑“我是否要做内审”的孩子是有所帮助的。

  《高考金刊》杂志社找我约文,我正好想起了2015年初时候的这个问题,总算是填上了,也谢谢杂志社的娟姐,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由于最终文本面对对象为高中学子,故原文有一定删节,如果想看原文请购买《高考金刊》11月版。

  内部审计师,又叫内审师,银行里面的内审师,名字好高大上有木有,出去唬别人、撩妹可是必杀神器。可是这个工作真的干下来。。。。。。

  但是扪心自问你真的喜欢内部审计吗?喜欢,这行干久了,妹子哪有审计好玩,在财务的真理世界中,层层剖析,最终得到“真相”那种心跳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达的。

  说起审计,学习财经的同学一定不会陌生,“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敲黑板,划重点)

  以上是审计的总体概念,在校学生主要关注的是外部审计,出来的工作是会计事务所,外审最高大上的就是传说中的“四大”(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还有神秘莫测的机构——审计署。

  而内部审计的世界,就很少有人关注啦,因为这里属于公司行业内“老法师”的领域。

  私以为,内审和外审很相似,但是也有本质的不同,最大的根源还是“独立性”的问题,内审的对象甚至职能配备,还是要靠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内审只对董事会负责博鱼APP,相当于拿着“尚方宝剑”对公司财务、流程等等进行巡查,并对董事会负责,得到的审计底稿报告等很少向外提供。

  而外审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出具外部审计报告,是针对对象是社会大众,投资人等,拿佣金办事,有公允性。比如,上市公司就对财报的披露有明确的规定,这方面本人不了解证券这块,就不多说了。

  如果,以上内容觉得比较枯燥,那我就举个栗子,审计的工作其实挺像“侦探”,这里不得不提我一直以来的偶像,“毛利小五郎”,为什么不是柯南呢?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毛利小五郎是一名好侦探。以手上现有依据,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将毫无相关的证据串联起来,形成证据链条,以目标心理为出发,综合分析,形成“状况-依据-差异-影响-原因”整个破案流程。好吧描述的不像毛利小五郎,倒像是柯南,不过这是侦探的基本能力。同时这段描述也是“审计底稿”的基本描述格式。

  其次毛利小五郎是一名好领导。手下头号大将柯南同学,以高超的侦探技巧,圆满的解决了一件件棘手的案子,同时也顶住柯南被识破的风险,做到了领导人的担当职责,作为一名优秀领导人,毛利小五郎老师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交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为侦缉提供了便利条件。什么是好领导,好领导并不需要掌握很强大专业知识,但是一定要懂得有效的利用资源,为团体获得到更大的效益。在审计的世界,掌握更多的审计资源非常关键。

  最后毛利小五郎是一位“大隐”的智者。每一次毛利小五郎老师在每次办案过程中,就是被柯南麻醉后“破案”,所以江湖上人称“沉睡的毛利小五郎”,看起来比较没用的样子,但是在我看来真是一位智者呀,众所周知,侦探(审计)工作是非常累的,以前经常爆出“四大”过劳死新闻,我也亲身经历,熬夜写报告,在飞机上还在看底稿的经历。而小五郎老师玩玩乐乐,睡着觉就把案子破了,并得到了名誉荣誉,然后去享受生活,赌赌马,玩玩游戏,泡泡妞,人生赢家呀。

  所以学生党拜“柯南”为了不挂科,我们审计拜“毛利小五郎”为了成为老司机。

  说完对审计的观感,现在讲一讲银行里面的内部审计吧。由于银行的岗位很多,这里无法一一说明这些岗位职责是什么,就讲讲自己现在的工作。

  首先总结一下这几年的在银行业的感受,一句线年时候,银行还是一个比较大爷的工作,而且利润还是很让人羡慕,每一位员工可以说享受高福利和高薪酬,也非常体面。

  可是现在,随着我国经济“L”型经济下滑,各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以往银行贷款重点行业比如,钢铁、煤炭、电力、纺织、水泥等等,遭遇了全面过剩的行业危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银行业作为一个寄生性很强的第三产业,也出现行业性不良增加,利润下降,人员压缩等情况。

  这几年,银行内审由于特殊岗位关系博鱼APP,能看到大量的数据,不能说看到“银行业”起高楼,但也确实见过行业之繁华,看着他宴宾客,看着他楼塌了,其中的心灵震撼,其中的酸楚无奈,并不是几句话能写的出来。

  撇开当前经济形势,撇开经常出差,撇开天天加班,撇开等等等,总体来说,银行内审还是不错的工作,毕竟在大企业做财务和业务相综合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说一旦有机会,真的不要错过呦,这是成为一名真正“老法师”的好机会呀。

  那么什么是银行内审所要掌握的呢?最重要的是对业务的掌握,同时也是“老法师”称谓的来源。

  “老法师”是什么人,拿“龙与魔法”世界观来说,就是那些不单知道“火球术”怎么使用,更知道“火球术”是谁发明的,需要多长时间冥想,法术基本脉络,需要什么魔法阵可以将其加强等等。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在这一领域精通、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们可以没有称谓,没干过领导职务,但是他们在这行业里面见多识广,人际熟悉,业务精通,他们是传统意义上审计的基本素质之一。

  那么为啥审计队伍混进去了那么多“年轻法师”(菜鸟),除了组织队伍里面新陈代谢以外,更重要的是审计的世界变了,冒出了像“大数据”、“爬虫技术”“统计分析”等新工具,有了这些工具,以往的“老法师”一天看几个信贷客户已经很厉害了,大数据加统计异常分析,一天分析上百户,快的话上千户都没啥问题,这就是技术改变给行业带来的变革,技术加强经验,甚至改变了经验。

  第一确定行业,了解行业里面的方方面面,起码做到和内行一起不像外行,和外行在一起像内行。

  第二审计的新手法新趋势一定要关注,审计有些时候需要综合知识,比如抽样就需要“概统”知识,我们隐隐感觉到,在数据爆炸,“大数据”时代,审计需要一部分数学的素养。

  第三不是说财务对于内审不重要,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放心吧,如果在审计队伍混,没财务基础,你那么能咋不上天呢,所以财务也千万别放弃,该考CPA、CIA之类就去考,但是也请想清楚要不要干这行再去努力,毕竟这种考试不是那么容易,简直煎熬,要是有没在国外工作打算的,像ACCA之类的就算了吧,中国大陆很多企业不是很认同,其实就算是国外,很过国家也不认同。

  最后,大家身体好,心态好挺重要的,身体好是为了应对出差、加班的高强度工作节奏;好心态是为了,这里就不想吐槽了,送读者两句话:

  背景:目前在跨国外企做了两年内审(答主人在新加坡,先做了一年半的Supply Chain然后转去的内审)。我们部门只有8个人,除去老板和秘书,auditor就只有6个。负责全球所有的内审项目,直接汇报给董事会。

  权利/权限很大- 可以明确感受到大佬们对别的部门的新人根本不鸟,但是带上了IA光环就完全不同了。不管是审计项目之中,或者平时咨询问题,又或者是进行follow up,得到的都是正经的回复很少敷衍(当让这其实跟公司的风气有关。假如一个公司并不注重IA部门,或者IA head 和别的部门关系处的很烂,大家肯定不会买账。我们比较幸运的是公司比较open minded,IA在往business partner方向发展。)

  出差多- 这个见仁见智。我是很喜欢到处跑的,因为team小,公司工厂又非常分散,所以我们也欧洲美洲亚洲各处飞。多去看看世界还是很好的。

  人脉广 - 虽然和每天在一起打拼的团队稍有不同,auditor积累的更是自己的曝光率而不是感情的深浅。假如之后转部门,这些人脉都很有用处。

  发展前景 - 我的老板一直相信IA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他并不支持life long auditor,反而是偏向于招年轻人,然后干几年学process 学的差不多了再转去别的部门。我觉得在这点上内审相对于别的部门,对公司整体对了解上有很多优势。举个简单的栗子,在供应链的时候做planning或者stock management,估计就想不到pricing,想不到margin,想不到costing,或者质检的规章制度。做了内审之后可以了解每个部门的侧重点,算知己知彼吧。

  压力大 - 我们在项目上一般三周。公司属于中型企业,很多process都不标准。所以每个项目都有一大堆要学的,然后你还要做完testing,还要写完底稿,写完draft,和auditee沟通达成共识。。。关键是auditing是一个没有backup的过程。假如你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最后还是必须拿结果出来的。累困写不完报告,但是最后一天必须拿出来,熬夜也必须整点东西出来。这种没有后盾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团队合作并不多- 有时auditor还是蛮孤独的我觉得。自己team很小,天各一方的(但是因为做项目都一起所以大家关系都很好)而且每个项目基本就是有自己负责的一部门。不需要太多的辅导,也没有太多的忙要一来二去的,所以团队合作的感觉比较淡,培养leadership skill可能在IA没法实现(但是interpersonal skill还是蛮受锻炼的!)

  归属感- 和3其实有点类似。其实企业离了你还是照常转动的,不像那些关键的部门,比如production planner,比如financial controller,必须要backup,缺了就不行的那种。

  总的来说,内审是一个很棒很锻炼人的地方。当然当然,前提真的是看你的公司里IA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我知道有些公司IA风评很差,要么对auditee很冷漠不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要么就是方式不对,过于打扰到他们的正常工作。

  但是呢,学到东西,而且小小的做出一些改变,更接近公司的strategy,还是很棒的一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