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官网企业转型与创新|工业化新阶段的企业转型与管理变革(下)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05
 完美体育官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细胞,没有强大的企业作为基础和支撑,工业经济难以发展壮大。新中国成功工业化进程的奇迹与我国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转型变革相辅相成。然而,工业化进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我国企业面临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双碳”目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重构核心竞争力、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外部挑战,要求企业基于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管理重

  完美体育官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细胞,没有强大的企业作为基础和支撑,工业经济难以发展壮大。新中国成功工业化进程的奇迹与我国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转型变革相辅相成。然而,工业化进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我国企业面临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双碳”目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重构核心竞争力、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外部挑战,要求企业基于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管理重点、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内在逻辑主动变革。本文认为,在这一阶段,企业将朝着数字化、绿色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管理变革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和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趋势。

  工业化新阶段,企业内部管理产生一系列变革,涉及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管理重点、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这些变革本质上是在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向追究价值最大化方向转变基础上产生的系统变革。

  企业管理变革最本质的特征是企业管理目标的变革,即从利润最大化的短期目标向价值最大化的长期目标转变。早期的经营目标一般是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资本的快速积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利润的盲目追求会导致企业行为的短视化,许多成功的企业开始质疑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其实,不论是“利润”还是“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表内资产,均反映了价值创造的过程。不仅如此,表外资产如投资者管理、债权关系、供应链、营销渠道、企业文化、高管团队、员工关系等越来越成为推动表内资产高效运转、进而创造利润和现金流的价值驱动器。管理目标的转变反映了企业不断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标志着企业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战略性目标。

  企业管理变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人”为管理对象的使用方式,即从“劳动力”到“人力资源”再到“人力资本”的转变。传统的管理理论把管理对象“人”当作生产工具,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没有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性。近代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有所提高,认为“人”其实是以“人力资源”的形式存在,与机器、厂房等物力资源和资金等财力资源相类似。不论是传统管理理论还是近代管理理论,都把“人”看作是“劳动力”或“人力资源”,可以用“货币资本”来购买。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作用的提升,“人”的效用将远远超过“货币资本”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效用。“人”不再是单纯的由“货币资本”所购买的“劳动力”或“人力资源”,而是超越“货币资本”的更为重要的“人力资本”,“人”才是企业管理的主角。

  企业对“人”的使用方式的改变使管理中的激励方式发生变革,即从以短期物质型激励为主转变为以长期精神激励为主。人力资本是企业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本组成形式,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更加有效地聚集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传统的人力资本激励方式大多侧重于激发其短期效应,这一方面与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当人们的物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时,经济刺激会远远大于情感上的满足。因此,短期物质激励将成为以货币资本为主导的企业最重要、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但随着社会经济、物质条件的发展进步,人的需求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从物质需求逐渐向追求精神和情感的满足转变,最终寻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需求的动态变化使得企业不得不不断调整自我管理和激励的方式,从传统的以短期物质激励为主体的方式逐渐向以情感满足、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为主体的方式转变。

  管理重心逐渐由硬性管理向软性管理转变。在发展早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劳动”成为普罗大众谋生的必要途径,同时企业发展需要庞大的资本助力,货币资本处于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这导致企业员工消极怠工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行为。因此,严格的甚至是机械化的规章制度成为了领导者进行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极大地提高了当时企业的生产力和员工工作效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出现和人的需求发展,传统意义上严格、死板的管理规章制度已经成为企业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一大障碍。因此,诞生了一种强调人的工作过程自由化、赋予企业人力资本更多的工作过程自主决策权的软性管理模式。领导管理的重心也从企业生产的过程控制和流程监督转向对结果的评价和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监控型管理向授权型管理转变,最终以实现企业的潜力开发、人力资本的增值为管理目标。在以“货币资本”为主导的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中,人作为“劳动力”或“人力资源”,可以通过货币资本获得,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使得人的价值实现必然要受到货币资本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处于被动发展的地位。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优先考虑对“人”的控制和监督。然而,随着“人”在企业中的作用的提高,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得到提高,在与“货币资本”的对话中将会发生质变,人力资本的作用将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鉴此,传统的以货币资本所有者为最终决策者的管理模式将不复存在,企业员工也不再是只接受领导命令的纯粹劳动者,而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人的这种角色转化将会使企业从监控型的管理模式向授权型的管理模式转变,并最终发展成一种新的目标追求,即以“人力资本”为发展主体,以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为途径,从而带动企业的价值增值。

  展望未来,新阶段中国企业管理变革应以坚持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履行好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断向数字化、绿色化、创新驱动转型,重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紧跟数字时代浪潮,加速传统企业转型提质增效,输入智慧动力,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路径,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化生态共同体。

  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搭建。以数据管理能力为保障,加快数字化工具创新升级。使得企业能够以低成本、高性能、广分布的方式使用到先进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企业数字化门槛,企业只需要专注于自身业务、技术模式、市场开拓等问题,而不用考虑基础技术瓶颈限制,从而降低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壁垒。企业应充分挖掘数据信息应用场景,通过重构企业生产方式、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提升数字化转型的质量。

  从产业维度来看,大多数企业由于所涉及的产业链较长,涵盖了众多环节。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为企业转型、提质增效提供了一套新的解决思路和灵活的方案,使企业能够以相对较小的投资获得相对较大的利润。在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企业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从相对简单、投资额较少的产业环节入手,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实现单个产业环节的数字化。产业环节数字化并不仅仅是提高某个环节的运作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产业链采购、生产、配送、零售、服务等环节之间数据的打通和传递,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通过打造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企业在采购、生产、质检、库存管理、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得到有效压缩,在产业链、生产线、管理模式等环节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数据分析和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改进。此外,数字化的产品设计、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开放式的产品创新等新型企业生产方式能够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结构,能够突破创新的束缚和边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企业的组织方式向数字化的公司治理转型,形成更加高效、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进程,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取得成功的,需要依靠生态力量完成转型。一方面,打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对标准、检验、资源对接和推广服务等提供开放式技术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构建跨界数字化生态,通过建立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台企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多级联动推进机制,使政府与市场、产业链上游与下游、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可以同频共振,合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采用“抓大放小”的思路,龙头企业在企业绿色化转型方面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全面提高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流通完美体育官网、销售、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的管理能力,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影响。

  一是设置供应商减排目标。当前,可借鉴已提出实现零排放的100多家跨国公司的先进做法,在企业未来的供应链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制定供应商减排目标。二是积极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提高绿色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三是加强绿色采购完美体育官网。从上游出发,构建以环境友好为导向的企业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和绿色营销体系,与绿色消费协同,不断优化产品绿色供应链。

  一是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应结合未来发展战略,针对最新的低碳产品、低碳能源、碳排放管理与控制、低碳技术、适应气候变化前沿技术等创新产业活动,尤其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水、土壤、大气等问题,形成企业生产污染源头防治、末端整治和环境污染修复为一体的成套技术规范。二是企业生产技术的绿色创新。在企业产品设计、生产材料、加工技术、生产设备、材料回收处理、产品包装等全过程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三是企业管理的绿色创新。包括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机制,实行认证与标准体系的标准化、明确化,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绿色创新化,产品生产方式的先进化,营销机制的绿色化,完善供应链的绿色网络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的环境评价管理体系和友好的社会责任体系。

  企业绿色转型不仅需要努力打磨绿色底层资产、绿色创新项目,还需要增强绿色资源配置的能力,提高在企业资源配置中的“绿色”引导力和敏感度。利用新的市场机制和工具,如碳市场、排污权交易、生态信用体系、碳金融、绿色金融等,将绿色资源配置到企业资产和项目中,增强企业配置绿色资源的能力。我国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领跑者,截至2020年末,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绿色贷款余额更是累计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首位。绿色金融已成为企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我国还不断深化其他领域的企业绿色低碳资源配置——除绿色金融外,也在不断深化保险、碳资产质押融资、融资租赁、湿地碳汇、林业碳汇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努力为企业绿色资源配置提供更加丰富的基础服务和市场工具。

  企业内部要树立创新思维,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突破企业产品瓶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但其作用往往专注于商业开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动力不足。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革命性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企业与公共财政资助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就成为获取基础研究领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企业的基础创新能力与合作高校、研究机构的能力息息相关。持续深化产、学、研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企业实现前沿科技成果的产出和产业化运作,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壁垒,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了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和难以替代的隐性科研知识,有助于降低企业研发投入,提高科研单位知识共享效率,激发社会层面的创新活力。

  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变革,离不开其自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变革,企业才能逐步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创新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人才基础,更离不开完备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其保障企业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状况实施动态发展规划。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备化、科学化、先进化,并确保制度能够在实际管理中得到应用,让员工明晰自身工作内容及要求。具体而言,企业可以从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出发,逐步实现先进理念与现有工作模式的整合,实现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而设计出更加科学的符合企业、社会发展要求的动态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体系的创新。这一制度创新过程既要求企业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又要求制度设计把握企业发展现状,确保制度创新能够真正符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充足的现代人才储备是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的基础,这对企业培养人才、管理人才、储备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储备离不开企业职工管理的科学性和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在职工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高效率的薪酬管理机制和激励方案,拓宽优秀员工的发展空间,同时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吸引、培养、储备高水平人才;在企业发展方面,企业前景的稳定向好是人才储备最好的强心剂,企业应将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匹配,针对经济环境变化建立动态管理体系,确保发展前景稳定,管理工作有序落实。此外,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决定了企业不能放松对现有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培养,为了保障人才队伍的先进性,企业还需落实好员工培训计划,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素养,实现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核心竞争力需要在企业的良好土壤中形成,未来企业需要将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公平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许多国家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在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政府实行倾斜性的产业政策可能具有正面效果,但初始阶段过后,政府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完美体育官网,比制定各种倾斜性优惠政策的效果要好得多。坚持市场公平竞争,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性质的企业就不会再寻求优惠政策。即使对于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来说,它们面临的也不仅仅是国内企业间的竞争,还包括国内外公司之间的竞争,只有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效率,提高国际竞争力。

  应鼓励企业的兼并重组,打通经营失败企业的退出通道。市场竞争中,总是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那些失败的企业需要被兼并重组,甚至退出市场,这样才会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政府不能保护失败企业,哪怕是大型国有企业,失败企业的退出通道必须疏通。要鼓励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使得优胜劣汰的过程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重建的过程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企业的崛起过程。

  应推进公司治理改革,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改善公司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公司治理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甚至公司治理被严重扭曲,政企关系不健康,公司产权和公司运营的透明度不高,股东财产和债权人权益得不到保护,同时,管理层、员工与所有者的关系也得不到正确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必须要解决。如果企业想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信任、建立持久的竞争力,公司治理改革就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从企业治理体系出发,将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融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制度落实为基础、决策执行为核心、决策监督为保障,切实推动企业治理效能的提高。

  要系统地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健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方针,以卓越党建领航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公司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环节落实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

  完善企业的公司制组织体系。加强企业董事会建设,强化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公司章程为主导完善企业治理规则,规范各级公司的权责界限和履职程序。规范下属子公司董事会建设,建立规范的、二级子公司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实行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合同制管理,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子公司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

  推进企业管理制度标准化、制度化和数字化。按照现代化的管理要求,重点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资源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考核评价、监督控制等六大管理体系建设,重点推进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提升,落实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推进管理体制数字化转型,以一流管理支持一流企业建设。(参考文献略)

  郑重声明:《中国经济报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审稿、版面等费用;本刊编辑部负责本刊审稿工作,本刊无任何分支机构,也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为本刊组稿;本刊将对以本刊名义组织稿件并收取费用的机构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以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双月刊,是中国发展出版社旗下5种期刊之一,致力于打造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智库成果评价和发布平台。现设有封面专题、全局与战略、宏观经济、产业与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与区域、资源与环境、法治与管理、社会发展、世界经济、经济学家、智库研究、经济随笔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