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什么本质区别?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5-17
 完美体育谢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在规模、设立方式、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适合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在选择公司形式时,应考虑发起人的财产能力、经营能力、长远需求。  总体特点上,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规模较小、私密性高的公司形式,保护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是人合性与资合性的结合,公司运营上具有灵活性,其设立、运作步骤简单;  股份有限公司则规模庞大,公众性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往往股

  完美体育谢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在规模、设立方式、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适合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在选择公司形式时,应考虑发起人的财产能力、经营能力、长远需求。

  总体特点上,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规模较小、私密性高的公司形式,保护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是人合性与资合性的结合,公司运营上具有灵活性,其设立、运作步骤简单;

  股份有限公司则规模庞大,公众性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往往股东人数众多,公司的决策也按持股票数量掌握话语权,是典型的资合公司。出于保护公众的目的,无论从设立条件还是设立程序上说,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比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都更严格、更复杂。两种公司形式具体差异表现在:

  1、股权表现形式差异:有限责任公司里,权益总额不作等额划分,股东的股权是通过所认缴的出资额比例来表示,股东表决和偿债时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比例享有权利和承担责任;而股份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数额较小、每一股金额相等股份,股东的表决权按认缴的出资额计算,每股有一票表决权。

  2、设立方式及流程差异: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人集资,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也不能发行股票,不能得上市。设立流程为 :订立公司章程——股东缴付出资——验资机构验资——设立登记;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可以使用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方式外,还可以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并上市融资,但设立流程比较复杂:订立公司章程——发起人认购股份和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验资——召开创立大会——设立登记。

  3、股东人数限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得多于50人,保护了公司的封闭性;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2-200发起人,股东人数无限制,上市公司拥有上百万人的股民都是公司股东。

  4、公司资本规模:除了上海自贸区内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取消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外,其余地区的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三万元,股份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五百万元,上市公司五千万元。目前国务院已经开会要求全国推广取消最低注册资本制度,貌似各地尚未执行细则。

  5、组织机构设置规范化程度不同:有限公司比较简单、灵活,可以通过章程约定组织机构,可以只设董事、监事各一名,不设监事会、董事会;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高,必须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定期召开股东大会,而上市公司在股份公司的基础上,还要聘用外部独立董事。

  6、股权转让与股权的流动性: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出资额。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时,必须经股东会过半数股东同意,因而股权的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公开发行,转让不受限制,上市公司股票则流动性更高,融资能力更强

  7、社会公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只需按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向股东公开,供其查阅,无须对外公布,财务状况相对保密;股份有限公司,并且要定期公布财务状况,上市公司要通过公共媒体向公众公布财务状况,相比较更难操作,公司财务状况也难于保密,更容易涉及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问题。

  归纳而言,本质区别是开放性/封闭性的不同,至少理论上希望做到这样的区分。

  实际上,通览《公司法》便可以发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具体规则上的区别,甚至可以自己列表来整理。但是,两者的本质区别还是要回归到制度构建的层面——为什么需要构建两套公司系统并建立相应的两套公司规则。

  第一种观点,在经济学的视角中,公司是市场的参与者。为什么需要公司而不仅是自然人在市场中完成交易呢?因为公司是一个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并且集合生产要素的工具,它像是生产关系的函数,也是企业家统筹资源的系统,更是减少交易中无效磋商和长期信用缺失的保证。在这个意义上,公司无非来自一群想赚钱的人(股东)的投资,可以说是股东财产手足的延伸,最主要甚至是支配性主导的考虑是股东的意志。

  第二种观点,在政治学的视角中,公司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实体”。事实上,回顾公司的历史,在英国诞生时它确实是特许的产物,全面模仿了政治实体和文化组织的架构。想象一下,首先产生的是一个董事会,他们有发展的蓝图,可以是赚钱的点子,或者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想法乃至公共服务的职能,然后董事会来募集股权投资、对外贷款和雇佣职员。如此一来,你很难认为公司仅仅是以股东利益为唯一导向,法律应当关注利益攸关者的权益,约束的核心成了董事会。更进一步,试想一下跨国公司对于社会服务和人才就业的意义,你还会允许几个大股东决议解散公司分配剩余利润么?

  关于公司本质的讨论,正是长期困扰法学界的难题——公司是股东的财产(合同的连接体),还是存在的实体?我当然也给不出答案。但是,早有法律人士意识到,公司的这两个属性并不矛盾。艾森伯格教授认为,根据公司的公共性,应当对公司提出不同的要求:

  (1)当公司的公共性程度较低时,比如公司股东人数较少,财产组成单一,且不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的时候,公司在此时不过是股东寻求商业利益的工具,当然应当以股东意志为导向,法律规则尽可能鼓励股东自行约定;

  (2)当公司的公共性程度较高时,比如股东人数较多且复杂,公司希望介入到资本市场,或者开始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甚至公共治理的时候,股东的加总意志不再容易把握,且所涉外部利息重大,此时公司法便更多地以强制性规定介入到公司当中,尤其会关注董事会及高管的行为,以及作为抽象实体的公司的整体利息。

  好的,言归正传。由公司本质的争论,到公共性判断中两类公司规则的标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已经清晰可见。我国《公司法》所描述的有限责任公司,其典型面目便是规模较小、股东合作的非公开公司,如股权转让规则、新股优先认购规则和执行董事规则等都与之息息相关,如表决规则等也允许股东开展章程自治;而我国《公司法》上的股份有限公司,便不再有以上特别规则,而且查阅权行使更加严苛;而如果更加开放一些,谈及上市公司,那么关联董事表决权的排除、独立董事和强制审计等制度,也正是应证了强制性规定和董事会规制的公开公司的特征。

  当然,以上谈及的都是理想的区别。实际上,我国《公司法》并没能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授权性规则的不足与场外市场的缺失让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趋于混杂。但是,从规则的思路上来说,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本质区别的确是公开性/封闭性。曾获大隅健一奖的上村达男教授有观点,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在于能够有效利用公开资本市场,我认为也是这个道理。

  最近快要收尾的一个尽调,在核对历史沿革部分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如下面图一和图二,公司在2013年1月13日,有下面两个文件。也就是:先免去了执行董事和监事的职务,随后又通过子公司委派的方式委派了董事长和监事。

  刚开始以为是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工商局的程序上要求。后来经过比对,发现了答案其实就在公司的章程里。下面图三和图四是公司最新的关于董事长和监事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三人至十三人;但是,本法第五十条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条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股份公司不像有限公司有这么好的人合性,必须由董事会过半数选举产生。】

  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可以由章程规定,也就是不需要董事会选举。】

  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股份公司不像有限公司有这么好的人合性,必须由董事会过半数选举产生。】

  第五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三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监事会。

  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监事会设主席一人,可以设副主席。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本质的区别,从公司法实操角度,总结的话便是,股份公司的资本性更强、公司治理强制性规范更多一些(许多事宜要遵循公司法规定,而不能自由约定)、股份流动性更自由;有限公司的人合性更强些、公司治理强制性规范少些(更自由一些,许多事宜可以自由约定)、股权流动性相比弱些。

  上市公司、挂牌公司主要都是股份公司,除此外,日常中我们遇到大部分公司都是有限公司,公司的设立一般都是有限公司,待公司发展到需要上市、挂牌阶段,便进行股改转为股份公司。两者各自有各自的优势,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也分别适用不同的公司发展阶段。

  除了理论探讨外,其实在实操中,能够快速的分出两者的区别,对于投融资协议的拟定、三会设置、公司治理都有重要的作用,下边是自己从实践中总结两者的区别,熟练的记住区别,可以更好的将公司法运用到实践中。

  章程有约定按约定,未有约定,须经其他股东(人数)过半数同意。不同意须购买,不购买视为同意。

  按照所持股份,每一股有一股表决票。按照出席股东大会股东所持表决表作为计算基数依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 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二) 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三)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2018年修订)“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三)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五)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 “(六)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 “公司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公司因前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授权,经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的董事会会议决议。 “公司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属于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的,公司合计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数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十,并应当在三年内转让或者注销。 “上市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因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通过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进行。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