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企业经营既要管理企业系统,又要管控企业矛盾,以矛盾激活组织,推进企业发展。
企业是一个系统,这一个系统以企业战略应对外部环境,给经营系统构建了企业组织,以企业理念和组织中的人充实内部环境,即剖析了企业系统所蕴含的“战略——经营系统——理念和人”的内在关系轴;而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其发展的动力源是三个矛盾,即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企业组织自身内部的矛盾、企业组织与组织中人的矛盾。
企业经营既要管理企业系统,又要管控企业矛盾,以矛盾激活组织,推进企业发展。
任何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中,都要有战略思维,明确企业要达成的态势,并落实企业达成这个态势所需要的路径、脚本。
企业的战略受企业的能力和资源的约束,虽然有些资源可以通过另一种资源,如资金,通过交易获得,但真正稳定的资源,如客户的信赖、品牌知名度、技术能力、生产经验、组织文化、从业人员积极性等,是不可能轻易具备的。就像货车谁都可以买到,但物流体系并非一蹴而就,况且配送员的培训也需要时间。
企业竞争战略有两方面的思考,首先是企业本身商务系统(其他学者称为“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流程”)所具有的系统能力,其次才是竞争对手在客户接触层面所形成的差异化,这个差异不是企业自身认定的,而是客户认定的。由此才能考虑是商品差异化、价格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还是品牌差异化。
要进行差异化竞争,必须认清谁是客户,谁是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本身商务系统的竞争优势在哪里,这样才能构建基本的竞争蓝图。必须明确选择什么样的商品,什么样的细分市场,对生物系统进行什么样的优化,以便实现差异化。
各个企业需要注意的是IT革命及高速物流已经促使商务系统发生了根本改变,企业或许需要基于互联网重构商业系统,此间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是以速度经济代替规模经济。
当一个企业有了发展时,就不再是单一业务的经营,他进入了同时经营多项业务的时期,这就需要考量经营结构战略,深入思考企业所涉足的多项业务,考虑如何进行业务组合,如何进行业务取舍,如何进行资源的集中和分配。
当然企业的发展会使企业持续扩大,企业就面临很多选择,如开拓一项新业务,那么这项新业务与原有业务的关联性是什么?对企业原有目标是否有冲击?是否有影响资源配分配的优先顺序,是否需要从某些业务撤离?
但无论如何,企业在选择单项业务的时候,需要坚守三项基本判断标准:该领域的发展性、该领域的企业竞争力、从该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的辐射效果。这样做所要保证的是企业所在的经营领域具有未来意义。
企业也会采用购并的方式进行结构重组,扩大规模。企业收购和企业合并是两回事,具有本质的不同。企业收购就像一个国家吞并另一个国家,而企业合并是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新的国家。企业购并的两条原则:其一是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其二能减少重复投资。还有一种方式是战略合作,其目标在于弥补经营领域的不足。
如果企业的发展必须走出国门,就要采用国际化战略。跨越国界,尤其是生产据点转移海外,就会遇到不同的经营环境、不同的社会风俗、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政府管理制度。
(2)国际化的组织管理问题,即如何创建和运行适合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是一个经营系统,作者从组织结构、激励系统、计划和控制系统三个要件分析其构成。所谓战略决定组织。在企业战略确定以后,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其涉及5个基本变量,工作分工、权限分配、职能部门设置、传达和协商关系、规范化。规范化,就是各个员工的工作方式的规定要具体到什么程度。
组织结构只是一个协同框架,要实现组织协同,必须调动人民的协同意愿,由此,需要给组织结构设置奖励机制,这就如同给电车铺好路了,还要给电车通电。
这就要考虑人们一般有什么需求,人们希望从企业组织中获得什么,企业能给予个人哪些激励。
对应于马斯洛的需求5层次,人们常常想到的激励方式有如下5种,物质激励、评价激励、人为激励、理念激励、自我实现激励。
企业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机制之于员工不是一种交易关系。这是因为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活动场所,同时是一个社会活动场所。如果企业和员工做一买一卖的买卖,只能让员工感觉到这是一个经济活动场所,能获得金钱上的报酬,不可能在内心获得工作的自由度和权限、工作的趣味性和社会认可度。
有了组织结构、激励机制,还需要有一套计划和控制系统,在组织顺利推进协同作业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组织中各个部门的人来计划、执行和控制这一过程,所采用的工具就是PDSC绩效循环。
从个人层面上讲,计划是为了促进人们思考,提升员工和管理者的素养;从组织层面上来讲,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组织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下属向上级做出承诺的过程,也是达成共识的过程。
而控制体系则采取某些管理行为,测量和检查这个行动的结果、将观察到的成果同标准进行比对并做出评价,它是绩效循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组织结构、激励系统、计划和控制系统,这只是企业组织框架,要往里填充所必要的要素,就像房间里面布置家具一样,没有家具,房子,只是一个空架子,不能住人。而往经营系统里面填充的是理念和人,即组织文化和理念、领导力、人才配置和培养。
经营理念和组织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没有经营理念和组织文化或或者只是将其当做标语贴到墙上的公司,都是灵魂出窍的公司。
企业理念所要表达的是企业为何存在,是关于经营的方式和人们行为的基本的思维模式,而组织领导者的职能就是为组织注入理念,由此,企业才能从人的集合体、功能的集合体,达到“有生命的社会有机体”。
企业文化者是指所有成员共同拥有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感知方式,这是企业文化的抽象层面,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其二,企业成员的范式、认知环境的世界观和认知思考的规则。而企业文化的具象层面,是企业上上下下的行为规范。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首先是由领导者承载的,领导者需要具有领导力、更大的影响和支配力以及统率他人的能力。
一般员工的配置、培养和选拔不只是由人事部门负责,还要管理者进行操作,所谓经理人管人事。对于有意愿而缺少能力的人要传帮带;对于有能力而缺少意愿的员工,要做好盯跟催工作。
人员的配置决定着人与工作的关系,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地方以及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用人的决策依据是用其所长,人尽其才。日本多数企业定期进行人员变动、人事变动的轮岗制度,是有效的,值得借鉴。
对人的培养,本质上是自学的过程。他有学习的内在动力,才有可能学进去。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只有选对人,才不会浪费教育资源。让那些胸怀大志、愿意进行全盘思考、具有大格局的人才,接受更多的教育,有更多的机会脱颖而出。
对人员的选拔,往往具有赌博性质,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因为一个职位只能有一个人占据,还有耗费时间成本,但这是人才选拔不可不冒的风险。为了降低这个风险,关键是两点:机会的公平、人事评价的公正。
以上由战略、经营系统、组织和人所构成的企业系统。其发展的动因来自哪里?是矛盾。矛盾是发展的必然条件。
矛盾是围绕着组织发生的矛盾,矛盾有以下三种:组织管理中显现的环境与个人要求的矛盾、企业自身产生的矛盾、组织的惯性与环境间的矛盾。
学习是信息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是让人们的认知发生变化的活动。组织中的人和组织都可以通过学习,在其信息储备与思维方式上发生改变。学习是调节矛盾、引导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组织的发展基于组织知识系统的发展,组织知识分为个人知识池,组织知识池两个层面。组织需要有意识的收集个人知识,并将组织知识以合适的方式和途径保存、传承下来。应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将个人知识融入组织决策。组织知识的管理和转化,也是调节矛盾、引导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组织战略的调整涉及企业内部范式的转换,需要经过四个阶段:高层对原有范式的动摇、中层取得涉及新范式的成果、引起组织内部变革的连锁反应、新范式的确立。
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经营模式的生命周期一般是6~8年,如果进行经营模式的调整,需要“脱成熟期”。它也有4个阶段:对成熟期的认知、战略性学习、战略重构、变化的扩大再生产。
一般情况下,往往是边缘性企业,或者是某一企业的边缘业务,更容易产生创新上的业务,向整个行业发起颠覆性的挑战。
如果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组织,可以引入“场”的概念。人们参与其中并有意无意的相互观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开展工作,由此构成共同体验的框架和范畴。可以说,场与矛盾是一对概念,如同一体化与分工。企业是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分工引出了矛盾,而一体化就是场。
在一个场域下,共同理解得到增加,人们之间产生内在的共鸣。人们相互之间交互的,信息的内容、解读信息的方式、传递信息的媒体、关系需求,也构成了“场”的四大要素。